賣狗
閑魚是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產品,目前阿里戰(zhàn)略體系中,閑魚僅處于第三梯隊靠后位置,集團對閑魚的資源投入也一直很低,閑魚專職二手轉賣市場,淘寶經驗豐富的用戶就知道在閑魚什么都可以轉賣,那么閑魚上賣狗狗的可信嗎?大家都知道現在很多人都會養(yǎng)寵物,而狗狗是首選,很多品牌狗狗的非常貴,但是閑魚上得狗狗就比較便宜,所以大家在買狗狗的時候就要特別注意了,閑魚上賣狗狗的并不是十分可信的。閑魚上面的各色名犬,價格便宜,有八成是狗場或是狗販子,所以大家買的時候一定要慎重,避免上當受騙,要知道對于愛狗人士來說狗狗的小伙伴,但是對于狗場和狗販子來說,狗狗只是賺錢的工具,他們的狗生長環(huán)境惡劣,血統不明,配種隨意。為了多生幼犬賣錢,母犬一年最少生兩窩,吃得也差,身體根本得不到休息,幼犬生下來也不會有什么正規(guī)免疫驅蟲程序,環(huán)境衛(wèi)生也不到位,幼犬非常容易感染疾病,通常狗買回家不到一個星期就死掉,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星期狗”。正規(guī)犬舍幼犬少則四五千多則幾萬,那是因為正規(guī)犬舍為了保證犬只的血統、品相和健康,飼養(yǎng)成本遠比狗場和狗販子高很多,正規(guī)犬舍的種犬和母犬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純種血統,而且做過健康篩查,喂食講究,確保身體健康。母犬基本一年只生一窩,或者兩年才生一窩,母犬身體好,幼犬體質才會好,幼犬的成長環(huán)境也更衛(wèi)生,喂食成本也更高,有正規(guī)的疫苗免疫及體內外驅蟲,健康才更有保障。另外正規(guī)犬舍的場地建設成本也更高,飼養(yǎng)員、獸醫(yī)等等人工成本也更高。即便正規(guī)犬舍的幼犬價錢這么貴,可是由于成本花費高昂,依然有不少犬舍沒有辦法靠賣幼犬盈利,這些犬舍有的只是老板單純愛狗不為賺錢,有些則靠寵物寄養(yǎng)、訓練、休閑等多種復合經營從其他渠道獲取利潤。正規(guī)犬舍幼犬賣幾千上萬還有虧本的風險,想想也知道閑魚上幾百的狗狗能好好到哪里去,建議大家最好還是不要在閑魚上買狗狗,不怎么可信的。
一起惠2018-07-14 09:52:192049 次
百度今日因商標侵權和不正當競爭被科大訊飛訴至法院,日前相關轄區(qū)法院受理了此案。據訴訟書顯示,百度涉嫌侵犯科大訊飛旗下“訊飛輸入法”的注冊商標,并利用“訊飛輸入法”的知名度推廣“百度輸入法”??拼笥嶏w方面認為此舉構成商標侵權和不正當競爭,為維護自身權益,訊飛輸入法將百度公司訴至法院,要求停止侵權及不正當競爭行為、賠禮道歉、消除影響并賠償經濟損失100萬元。直白來說,百度方面利用自身的搜索地位推廣百度輸入法,當用戶搜索“訊飛輸入法”時,最前顯示的是“訊飛輸入法”字樣的百度推廣鏈接,當用戶點擊該鏈接時,會跳轉到“百度輸入法”的官方頁面。區(qū)別于百度的關鍵詞競價排名,百度此舉直接利用搜索引擎推廣自家產品,掛“訊飛輸入法”之名,引導用戶進入“百度輸入法”頁面,而關鍵詞競價排名并不涉及“名鏈不一致”的問題。這并非百度首次因為涉嫌商標侵權和不正當競爭被訴。此前2014年12月,因為同樣方式推廣“百度殺毒”,奇虎360曾起訴百度利用搜索引擎“流氓推廣”,引發(fā)了奇虎和百度之前日后曠日持久的訴訟糾紛。今年1月,在線搜題工具“學霸君”以相同理由起訴百度不正當競爭——用戶搜索“學霸君”卻進了百度旗下“作業(yè)幫”的官網。同樣“掛羊頭賣狗肉”事情還不止于百度推廣旗下產品,此前還有多起因為名鏈不一致引發(fā)的對百度的關聯訴訟。2014年,因在百度網搜索關鍵詞“海文考研”,卻出來新東方網站,認為新東方和百度構成不正當競爭,“海文”把新東方、百度告到海淀法院,索賠50萬元。對于海文和新東方的訴訟案,百度方面的說法是:“海文考研”的關鍵詞是新東方添加的,與其無關,百度在協議中已經明示新東方不能侵權。百度只是對外進行推廣服務商,法律上沒有賦予其審查的義務。同樣的說法還出現在今年7月的“百度搜索深夜推廣賭博網站”一案中,當時據《新京報》調查顯示,多家賭博網站被百度公司標注成“商業(yè)推廣”字樣悄悄上線,并在次晨9點前全部下線,恢復自然搜索結果。其后百度方面給出的解釋是:報道中所涉網站中的賭博信息均為企業(yè)深夜私自違規(guī)更改后的內容,目前百度已啟動向公安機關報案,同時正加緊收集證據積極協助調查。北京網信辦調查后認為,百度的付費推廣業(yè)務在代理商管理、推廣信息內容監(jiān)測、技術安全防控等方面存在漏洞,從而導致違法違規(guī)搜索結果的呈現,對社會產生了不良影響,必須立即整改。需要說明的是,在今年5月魏則西事件后,百度創(chuàng)始人及CEO李彥宏曾在《勿忘初心,不負夢想》的內部信中對該類推廣有過專門論述,他當時寫道:我更多地會聽到不同部門為了KPI分配而爭吵不休,會看到一些高級工程師在平衡商業(yè)利益和用戶體驗之間糾結甚至妥協。用戶也因此開始質疑我們商業(yè)推廣的公平性和客觀性,吐槽我們產品的安裝策略,反對我們貼吧、百科等產品的過度商業(yè)化……因為從管理層到員工對短期KPI的追逐,我們的價值觀被擠壓變形了,業(yè)績增長凌駕于用戶體驗,簡單經營替代了簡單可依賴,我們與用戶漸行漸遠,我們與創(chuàng)業(yè)初期堅守的使命和價值觀漸行漸遠。如果失去了用戶的支持,失去了對價值觀的堅守,百度離破產就真的只有30天!不過從訊飛輸入法對百度的起訴來看,李彥宏的內部信并未發(fā)揮實際作用。目前,在訊飛輸入法訴訟書微博曝光后,百度方面撤銷了涉嫌侵權的推廣,但并未有其他官方說明和回應。
一起惠2016-10-10 09:14:59648 次
7月8日消息,明明是一款普通包,卻掛羊頭賣狗肉自稱“愛馬仕同款”,甚至是羅列了“LV香奈兒普拉迪奧”等一堆品牌在標題欄,這種通過傍名牌提升搜索量的行為正在被淘寶全面攔截。近日,淘寶啟動最大規(guī)模的“傍名牌”整治行動——“掃霾行動”,通過規(guī)則宣導、發(fā)布攔截、存量清理等手段多管齊下,對傍名牌或通過品牌名堆砌引流的商品實行了嚴格的主動處置,首批處理商品量高達2000余萬件?!啊畳喏残袆印饕槍Φ氖菢祟}上亂用別人的關鍵詞,尤其是品牌關鍵詞,通過傍名牌吸引眼球,實現導流?!卑⒗锇桶褪紫卫砉汆嵖》急硎?,為此從今年4月開始阿里啟動了專項治理行動,希望用技術的手段,通過大數據建模主動開展防控。為此,專項行動組專門對“傍名牌”等行為進行梳理,羅列了日常消費情景中最常出現的1500個品牌,并根據消費者日常投訴、品牌權利人反饋等維度,第一期率先對涉及愛馬仕、杜嘉班納、菲拉格慕、百達翡麗、寶格麗、萬寶龍、江詩丹頓等在內的685個品牌進行試水。根據行動計劃,“掃霾”主動針對標屬不一致、品牌堆砌、傍名牌等三類情形重拳出擊。也就是說,對于上述685個品牌,一旦賣家出售的商品標題、詳情描述、或商品圖片中出現品牌信息,且與商品屬性中品牌名不一致,或者商品標題出現2個或以上的品牌信息,尤其是“同款”、“仿款”、“媲美”等描述,立刻就能被阿里巴巴的大數據打假系統列為高危敏感情形,并被抓現行做出處罰。除了通過上述方式對存量商品進行清理外,專項行動組還上線了新發(fā)攔截系統,賣家發(fā)布寶貝詳情時出現標屬不一致、品牌堆砌等任何一種情形,也都無法發(fā)布成功。截止到2016年6月,“掃霾行動”已處理超2000萬涉嫌不當使用他人權利的商品,其中處罰量最大的五個類目分別是:男裝、女裝、女鞋、男鞋、箱包皮具,均是傳統知名品牌分布的大本營,也是互聯網時代知產保護的重鎮(zhèn)。也正因如此,“掃霾行動”不僅使前臺展示頁變得更加清爽,也使品牌投訴量直線下降了超5成?!皰喏残袆印敝皇墙诎⒗锇桶椭a保護的舉措之一。鄭俊芳表示,2015年阿里巴巴通過主控模型攔截和下架的商品數量是權利人投訴數量的8倍,而今年上半年通過“掃霾行動”、LOGO涂抹治理、山寨治理等手段已經使得這一數字達到22倍。也就是說,在權利人投訴某個商品前,已經有至少22件涉假商品被阿里發(fā)現并主動處理。未來,阿里也將通過技術升級,持續(xù)不斷地輸出大數據打假能力,借助權利人共建、政府合作提高知產保護效率。
一起惠2016-07-09 08:53:49672 次
【一起惠訊】阿里巴巴與騰訊的交戰(zhàn)已經上升到公關層面。日前,有公眾賬號爆料稱,被微信官方屏蔽所有功能一周,理由是過多發(fā)布關于“阿里巴巴上市”消息遭到用戶舉報。據了解,該賬號已經終止所有功能至3月24日,也就是一周之內不能發(fā)布任何功能。微信后臺提示一起惠隨后嘗試在微信賬號留言,但并未接到相關回復。根據截圖顯示,微信方面還對其作出警告,稱如再出現違反《微信公眾平臺服務協議》行為,屏蔽期限會加長或永久封號。該消息在微博上隨即遭到了阿里巴巴公關方面的“回擊”和“調侃”。微淘負責人“小刀是花名”直言:“新浪微博是否該考慮屏蔽一切含‘微信’的關鍵詞呢?”實際上,阿里巴巴與騰訊之間的公關暗戰(zhàn)已經持續(xù)一段時間。今年“315”期間,騰訊科技因為提前發(fā)布了文章,預告稱支付寶可能會被央視“點名”,被阿里巴巴公關指出大有去年“八點二十發(fā)”的意味。該文章隨后被騰訊科技刪除。但很快,央視又在短片中指出了微信朋友圈有人以賣狗之名行騙。這一事件瞬間引爆了阿里巴巴公關的熱情。顯然,阿里巴巴與騰訊兩家互聯網巨頭之間開始進入全面對壘時代。無論是移動互聯網入口,還是電商,隨著兼并、投資不斷發(fā)生,聚焦的業(yè)務模式也更具戲劇性。此前,更有傳聞稱,馬云一手炮制了劉強東與奶茶妹妹的“緋聞”,以此抵消騰訊注資京東的影響力。這也引發(fā)了阿里公關與京東公關的“爭斗”,以致馬云不得不親自出面,通過來往澄清真?zhèn)?。業(yè)內人士指出,社交網絡、自媒體正在消解大公司對于傳統媒體的控制力,同時,也讓各種未經求證的傳聞不脛而走,混淆視聽。對于那些掌控媒體發(fā)行渠道的大公司而言,處于自身利益,屏蔽競爭對手信息,或者屏蔽對自身不利的傳聞,無可厚非,但這也讓用戶對于傳媒的信任度大打折扣。截至發(fā)稿前,騰訊方面尚未對此作出回應。
一起惠2014-03-18 10:03:09864 次